close

 

 24    

 

現代主義美學

現代主義從文化的歷史角度來說,是1914年前的幾十年中興起的新藝術與文學風格,是藝術家為了反抗19世紀末期的陳規舊矩,轉而用一種他們認為感情上更真實的方式,來表現出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,除此,現代主義更以科學為基礎,在設計上講求理性與邏輯。

現代主義之建築是指一種簡約、無裝飾性的建築風格,強調功能性與理性。但是現代主義建築強調的理性所造成的國際式風格是排斥傳統、民族性、地域性和個性,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建築樣式。

 

特色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強調建築隨時代發展而變化,應與工業時代的條件特點相適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強調建築的實用功能需求和經濟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主張採用新材料、新結構,促進現代建築技術革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主張擺脫以往過時的建築傳統束縛,包括建材、結構、組織等方面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主張革新建築藝術風格,發展建築美學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使用最少材料達到最大功能性導向為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採用幾何形達成美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無裝飾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講求大眾化,迎向工業量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追求理性與現代價值觀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符合結構力學

 

 

 2009101916234437  

 

貝聿銘

美籍華人建築師,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,被譽為「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早期:作品中有路德維希·密斯·凡德羅(Mies van der rohe)的影子,但他不像密斯以玻璃為主要建材,而是採用混凝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期:貝聿銘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質,作品趨向於柯比意式的雕塑感,其中以全國大氣研究中心,達拉斯市政廳,等皆屬此方面的經典之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晚期:建築設計不單考慮建築物本身,更關切環境提陹到都市設計的層面,著重創造社區意識與社區空間,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費城社會嶺住宅社區一案,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,主導著貝聿銘一生的作品,如全國大氣研究中心,伊弗森美術館、狄莫伊藝術中心雕塑館與康乃爾大學姜森美術館等。

這些作品的共通點是內庭,內庭將空間串連,使自然融於建築。到晚期內庭依然是貝聿銘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,唯在手法上更著重於自然光的投入,使內庭成為光庭,光與空間的結合,使得空間變化萬端,「讓光線來作設計」是貝聿銘的名言

 

 

 

 01

 

貝氏玻璃金字塔 (法國,巴黎)

1989年,金字塔卢浮宫改造竣工,此為清澈透明、高21公尺的玻璃金字塔,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拔地而起,三面环绕着3个高5米的小金字塔和7个三角形喷水池,设计别致、明快,极富生命力。16万㎡的巨大地下空间覆盖在金字塔群之下。金字塔把光线倾泻下来,營造著一种象征


02  

 

 

 03

 

 04

 

 

 26

 

n   考慮周遭環境

 貝氏對羅浮宮的構想,認為,增建新結構體會對羅浮宮造成破壞,將所有需求的空間地下化是惟一的解決之道。

羅浮宮所需要的機能,總樓地板面積達62,129㎡,全部被地下化。地下的結果使人不容易感受到新建設的存在,爲了創造一個可以看得到的象徵,貝氏想到創造一個標誌(marker)來凸顯羅浮宮的巨大變革。

貝氏明確主張在羅浮宮的精華地點——拿破崙廣場,實現地下化建設。貝氏認為羅浮宮的整建,首要任務是在拿破崙廣場的地下建設一個「交通中心」,以縮短羅浮宮的參觀動線,展覽室應該要直接通達地下停車場,除了機能的考量外,更重要的是與周遭都市空間結合,成為活動的據點,在環境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。

 

 

 

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王的陵墓﹐作為新建築物加到羅浮宮的古建築群去﹐這做法是否恰當呢?

貝聿銘曾說﹕「實的(金字塔)給死人﹐透明的(金字塔)給活人。」

 

22  

 

23

 

為了不讓新建築破壞羅浮宮本身建築的古典美,貝聿銘設計一座玻璃金字塔聯結羅浮宮三館的入口和地下大廳。金字塔形是最不佔空間的形體。透明的玻璃把背景的羅浮宮本館遮住最少。入口大廳改到地下一層也是考慮到不遮住羅浮宮的外觀。

塞納河的河床淺,羅浮宮毗鄰河畔,為避免地下水的問題,挖掘的深度以9公尺為極限,採金字塔形,其結構支撐可以減少,可以不必深入地下。

 

08  


10

 

 11

 

 12

 

 

玻璃透明不至於遮擋減損原建築物的立面,并能反射環境,具有存在又似不存在的特性,同時,貝氏堅信陽光是大廳空間所必須的,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成為了陽光進入地下入口大廳的通道。

 

 

 

n   建築與基地配置

 

 14  

 

建築在基地中以幾何式構圖。玻璃金字塔高21.64公尺,是貝氏研究周圍環境的心得,底邊長35.4公尺與建築平行,強化與環境的關係。金字塔周圍設置一個方正大水池,水池轉了45度,西側三角形被取消,留出空地作為廣場入口,以三個角對象建築物。在轉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,緊鄰著另外四個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,構成另一個正方形,與金字塔、建築物平行,并設有巨柱噴泉,貝氏在此將建築與景觀融為一體。

 

17  


 18

 

 19

 

宮內拿破崙廳有兩層,人們通常都是先抵達大廳,其中不鏽鋼的螺旋形樓梯,令人不禁想到貝氏所有美術館中具有雕塑性性格的樓梯,不過這裡相較于其他而言,沒有採用混凝土,而是選擇更具有科技性的建材。它同時還兼具了無障礙電梯的作用。

 

 

 n   現代設計美學法則

1.    操作對象

            

以線、面構成建築外形,利用交錯與比例的手法製造建築物外形的美感,除此,利用對稱與幾何形式做建築外觀的設計與基地配置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 色彩

以透明的玻璃與黑色金屬框架為主,環境周圍利用水池搭配金字塔的空透性,襯托羅浮宮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 量感

以線狀與面狀的方式組成,在大面的玻璃(虛)使用黑色的框架(實)做分割,整體量感輕盈、明快。

 

 

2.    操作規則

            平衡 (對稱)

利用利用垂直水平的軸線去對稱三角形,在基地上呈現45度角的旋轉正方形平面,除此,建材元素上有虛有實,無形之中,呈現視覺平衡感

 

            統一 (集中)

利用量感的大小與構成形成主從關係,而這些構成在視覺上形成向內集中的效果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 韻律 (漸進)

在基地配置上,由內而外成大而小的變化;在建築體上,由上而下成小而大的變化,這些皆為韻律效果的呈現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 和諧

主要建築的金字塔是由許多小三角形構成一個主要的三角形量體,令人有和諧的感覺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 對比

 在基地配置上新建築與舊有建築產生的對比效果,另外,新的金字塔建築群體有大有小,重量體上有大小對比。

 

 

 

 

n   建築材質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結構體

混凝土金字塔與地下空間都以十字形墩柱支撐,所有混凝土墩柱是將石材磨碎充當細骨材,以期是柱體與牆面的色澤質感和諧,這是貝氏處理混凝土的固有作風。

鋼材金字塔的結構設計了三向度立體化的張力結構系統,以不鏽鋼的細索織出綿密的網狀結構,結點再接上一根55公釐圓徑的直桿,支桿支撐玻璃面的框架,形成環環相扣的結構關係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包覆面

   ,675片採用法國楓丹白露地區所產的純白色砂支撐的特殊玻璃。

 

 20  

 

 13

 

 

 2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春陳 的頭像
    小春陳

    The Soul of Design

    小春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