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壹.      萬神廟 (Pantheon)

 

 9e6c3dbba178ecac700c868d49faa01c  

 

位於   義大利,羅馬 (Italy, Roman)

建造者   阿古力巴 (Agrippa, Marcus Vipsanius,63-12 B.C.)

建築時間   25~27 B.C.

 

萬神廟(Pantheon),又譯萬神殿、潘提翁神殿,是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,後改建成一座教堂,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。

 

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瞭,主體呈圓形,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.3米的穹頂,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.3米,頂部有一個直徑8.9米的圓形大洞,用於採光,這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方式,如此的光線從頂部灑下,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,在感覺上給予人們一種神聖與莊嚴,宛如直達上帝

 


E9BB1959FF083757F4F7E9C84E7FDE66_800

 

 

 

6409497961_4726f2af52_b  


       數值比例

萬神廟穹頂的內部有多層凹印,凹印越靠近天窗,則其面積就隨之漸小,數量保持相同,因而襯托出穹頂,使人感受它的壯闊聚集,向上帝延伸

 

  

 

       幾何系列

為希臘廟宇和羅馬圓形建築物的造型結合。

主體呈圓形,頂部覆蓋了一個穹頂,若以南北向為軸線,則整體建築為對稱原則

 

   f45fb5cdca2e110f6fc51a0c25bec61a

 

       構圖形式

萬神殿的外觀門廊是八根花崗石圓柱並排,配合廟宇中間的圓頂建築主體,使用了對稱的手法;配合廟宇柱間的排列方式,圓形主體的前方有一個寬34米、深15.5米的柱廊,共有16根柱子,每根都是用整塊的花崗石製成,柱高達12.5米,底部基座的直徑為1.43米

 

 b141fb75-c72a-44be-96a2-dadd308f8b1d_20130205063749

 

       時間系列

重複的柱間,產生順序的韻律排列

 

 1757-143418

 

       文化符碼

「神」為萬神殿特殊的內涵及傳達意念。

一者為羅馬人的宇宙觀,二者為一座萬神殿可以說是眾神之鄉,天堂之徵

頂部有一個直徑8.9米的圓形大洞,用於採光,這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方式,如此的光線從頂部灑下,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,在感覺上給予人們一種神聖與莊嚴,宛如直達上帝

 

 20110621 (67)  

 

       手繪 Sketch

 

 S22C-113050313170_0002-2


 

 

 

貳.      柏林老博物馆(Altes Museum)

 

 img_5191-2  

 

 

位於   德國,柏林 (Germany, Berlin)

建造者   申克爾 (Karl Friedrich Schinkel,1781~1841 A.D.)

建築時間   1823~1830 A.D.

 

舊博物館是一座兩層建築於高地基上的規則長方體建築,而內部是圍繞中央圓廳的展室,在建築風格上主要參考了古希臘、古羅馬的建築式樣。

博物館的正面有由18根愛奧尼亞柱式組成的柱廊,和8根柱寬的階梯。階梯兩側有兩尊雕像,分別為「亞馬遜女戰士」(Kämpfende Amazone,August Kiss作於1842年,東側)和「屠獅者」(Löwenkämpfer,Albert Wolff作於1854~61年,西側)。正面上方有「Antiqua」字體的鑄鐵字母「FRIDERICVS GVILHELMVS III. STVDIO ANTIQVITATIS OMNIGENAE ET ARTIVM LIBERALIVM MVSEVM CONSTITVIT MDCCCXXVIII」(拉丁語:弗里德里希·威廉三世建此博物館於1828年以資研究各種古物和自由藝術之用)。

博物館內部核心是一圓廳,為展示博物館最珍貴的藏品的地方,圓廳共兩層,環繞著20根科林斯柱式,柱間擺滿了古希臘、古羅馬的神像,另外,圓廳有巨大的穹頂,頂點開有天窗,天花板上有布滿藻井(Coffer),仿羅馬的萬神殿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數值比例

平面圖的配置安排以區塊而言,中間三個部分等量置中,四周預留等寬空間

柱式採用古希臘的愛奧尼克柱式,柱身比例修長,上下比例變化不顯著,柱子高度為底徑的9至10倍,柱身刻有凹圓槽,槽背呈帶狀,象徵高貴典雅

 

 816  

 

       幾何系列

有著對稱、平衡、韻律感,整體建築也以方正的矩形設計,且在垂直水平分割上拿捏的恰到好處,另外,在建築的中央設有圓廳作為展示空間

 

 2008981138738  

 

       構圖形式

以矩形圍封空間,以垂直水平等距方式分割室內範圍,訂定柱間模矩,套用內部空間,中央再以圓形展廳變化簡單的室內配置

 

       時間系列

從正立面觀之,獨立的列柱包含在框架之中,強化正面統一垂直元素,柱列的末端用牆取代柱,並且將間距緊縮,使得住列看起來更俱整體感,且等速發展

 

       文化符碼

建築外部的階梯兩側有兩尊雕像,分別為「亞馬遜女戰士」(Kämpfende Amazone,August Kiss作於1842年,東側)和「屠獅者」(Löwenkämpfer,Albert Wolff作於1854~61年,西側)

另外,柱式與神話(守護神),採用古希臘愛奧尼克柱式(女人),象徵較為細膩的建築空間性質

 

 5495793433_8440eb14a5_z  

 

       手繪 Sketch

 

 S22C-113050313170_0003-2

 

 

 

參.      聖彼得大教堂 (St. Peter's Basilica, Vatican)

 

 49  

 

位於   梵蒂岡 (Vatican)

建造者   布拉曼 (Bramante)

建造時間   1626 A.D.

 

梵蒂岡位於意大利羅馬,是一個宗教領袖制國家,所以教宗即國家元首。

聖彼得大教堂座落在聖彼得廣場後面,東西向長187米,南北向寬137米,穹隆圓頂高138米,建於公元1626年,是一座意大利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的殿堂,為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及羅馬天主教的中心教堂,是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。

 

hagia-sophia-04x


圣彼得大教堂平面图

 

 

       數值比例

外觀而言,主建築的中塔頂端與兩側的小塔頂端高度比為3:2

 

 20120225012828831  

 

       幾何系列

希臘十字圖形方式與拉丁十字圖形方式呈現對稱與平衡原則,與平面圖相呼應

 

 41-11  

 

       構圖形式

廣場由兩個半圓形的柱廊所形成,是典型的巴洛克式橢圓形平面,視覺氛圍上莊嚴巨大,有四柱並排的多里克柱式,廣場中央豎立一方尖碑,更強化了信徒朝聖的空間軸線感

 

 1322468769OKGgIRS5  

 

       時間系列

建築立面外觀有高度漸變的轉化,形成微小的視覺韻律

 

 13185_1320461810  

 

       文化符碼

柱式與神話(守護神),教堂正面為巴洛克式,共分兩層(耶穌,聖約翰、十二使徒像)。

四周環繞284根托斯卡柱式(Tuscan),形成一橢圓形長廊,象徵著教堂與長廊如母親ㄧ般的懷抱。

聖門(Porta Santa)象徵人們要通過基督才能獲得救恩;環形殿頂端有扇形的巴洛克式浮雕,光線透出聖靈的象徵;在意涵上,半圓形柱廊廣場象徵著神愛世人,將所有信徒圈在祂愛的膀臂之中

 

 21667_6312_1_userupload  

 

       手繪 Sketch

 

 S22C-113050313170_0001-2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春陳 的頭像
    小春陳

    The Soul of Design

    小春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